可載百人的星艦升空後失聯,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何時實現?

讓人類能安全、便利地移民其他星球。這是伊隆馬斯克的終極目標,如今這一目標又更近了一步。

  

美國當地時間3月14日,迄今全球體積最大、推力最強的運載火箭,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(SpaceX)的星艦進行了第三次試射。

  

這次試飛的火箭,是人類建造的最龐大的火箭。星艦由兩級可重複使用的部分組成。其一,是配備33台猛禽發動機、被稱為超重型(Super Heavy)的第一級火箭助推器;其二,是被稱為星艦(Starship)的50米高飛船。

  
  

火箭雖然成功發射升空,但在重返大氣層期間失去聯繫。 SpaceX仍稱發射成功,並對此表示祝賀。

  

回顧星艦發射的歷史

  

2023年4月20日,「星艦」火箭及太空船整合系統進行第一次試飛,但火箭升空不久後爆炸。依據媒體引述法新社說法,火箭引擎故障,第一級助推器也沒有與上面的飛船分離。

  

同年11月18日,SpaceX公司進行「星艦」火箭第二次試飛,火箭升空不到3分鐘後成功實現一二級分離,但此後任務控制中心與「星艦」飛船失去聯繫,被迫啟動自毀系統。 CNN形容說,「星艦」第二次試飛比2023年4月嘗試時走得更遠。

  

這次發射算的上成功嗎?

  

這次是SpaceX第三次試射星艦火箭,與過去兩次相比,這次發射成功進入大氣層軌道,任務時間長達50分鐘,遠比過去兩次都多。 「雖然這次任務沒有實現所有預定測試目標,但SpaceX認為這次發射任務是成功的。」在這份官方聲明中,SpaceX公司表示,此次試射任務中,完成了幾個重要的 “首次”,取得了另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。

  
  

星艦2023年曾兩次試射,但全數失敗收場。這次火箭在發射2分鐘後,計畫成功進行熱分離,已超越第2次試射成果,並在發射47分鐘後,完成二次點火。外界認為這次試射,顯示SpaceX已取得重大突破與進展。

  

依照NASA和SpaceX的解釋,星艦的發射,每一步都是實現未來登月及更為長遠目標。 NASA選擇了星艦在未來執行阿爾忒彌斯計劃,搭載太空人前往月球。根據目前的安排,阿爾忒彌斯的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在2026年實施。

  

星艦發射成功後的未來

  

馬斯克曾經公開表示,他的長遠目標是把人類從地球移居到其他星球,並保證這個過程夠安全、價格低廉。馬斯克說: “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移居火星的成本控制在200萬美元左右,就可以開創一個大市場。”

  

如果星艦能夠正式服役,那麼它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、最強的運載火箭,並且它可以被重複使用,大大降低了成本。

  

目前,國際航太上宇宙的報價約為:貨運1 萬美元/公斤、客運8,000 萬美元/人; 如果星艦成功,馬斯克的價格是:貨運10美元/公斤,客運1萬美元/人。

  

人類距離移民火星還有多遠?

  

從商業和經濟的角度來說,太空移民可以創造大量的機會。太空探索和開發能夠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,帶動就業和經濟成長。

  

根據美國太空產業組織—太空基金會發布報告稱,全球太空經濟在2022年成長了8%,達到5,460億美元,預計未來五年將再成長41%。另根據歐洲顧問公司發布的《太空經濟報告2022》顯示,2022年全球太空經濟總額達4,640億美元,較前一年成長8%。

  

科學家提出了許多建立太空城的幻想。美國科學家擬建的太空城,一種設計方案是一個旋轉的圓筒,可容納約1萬名居民。另一個設計方案是輪狀的、供中心旋轉的太空城,明亮且溫暖如春。

  
  

太空移民可以提供科學家一個獨特的環境來進行研究。 NASA認為,微重力環境可以幫助科學家更能理解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基本原理。

  

不僅如此,太空移民也可以幫助人類更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,以及生命的起源。例如美國NASA的太空探索計劃,透過在太空中進行實驗和觀察,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宇宙。

  

然而,移民太空目前還只是人類寄託希望的風向標。 《Science》指出,太空移民面臨許多挑戰,包括技術難題、經濟成本、生物適應性問題和倫理問題等。

  

因此,就算馬斯克成功發射星艦,未來移民火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。